首页新闻资讯 > 虹桥资讯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应盯住“四个高级化”
发布时间:2023-08-25 浏览次数:136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围绕“一核两带”功能升级提出24条具体措施。这是继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落地之后迎来的一次重大政策升级。


作为肩负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等重要使命的重要承载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全域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9万亿元,以占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同时,《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104项重点任务落地100项,29项政策措施落地26项。


不过,与“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这一目标相比,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仍然存在短板。


例如,作为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上优势突出,但在金融服务枢纽、科技创新枢纽、对外开放枢纽节点上功能仍然不足。


又如,两带的建设体现了大交通” “大会展”“大商务三大核心功能,在动能打造、功能聚合、制度创新、引领辐射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如何围绕核心商务区形成梯度产业网络、开放创新网络,以及更有效地进行区域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征程上,怎样让一核两带有机融合、错位竞争,并形成区域合力,进一步发挥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溢出作用,《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有新的部署。


具体来看,它体现了几个特征:

一是枢纽功能内涵的高级化,更加突出枢纽的平台功能,强调区域融合发展背景下开放、技术、产业和创新平台的打造。


二是服务功能的高级化,重点推动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进行升级转变,推动高级业态的发展。


三是枢纽连通机制的高级化,从依靠交通条件进行区域融合转向产业网络、技术网络的连接,更有效地发挥要素配置功能。


四是区域梯度发展的高级化,进一步明确突出不同城市区域和优势产业间的融合,推动两带向周围辐射发展,突出苏州、嘉兴两个城市的节点位置,点明合肥、芜湖等城市在枢纽中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突出的亮点。例如,在数字人民币功能和应用场景创新、智能网联汽车牌照联网测试、数据中心建设、医药研发和医疗服务等硬核技术领域有前瞻性政策布局,进一步突出枢纽大科创服务能力的完善和升级。


在推动融合发展和高质量一体化上,更加注重政策从硬要素软要素转变。特别是,把规则、人才、数据、知识产权等新经济要素的建设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


同时,关注制度型开放领域的深度推进。在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数据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实践性的制度安排。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强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开放倒逼改革的情况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如何做好国际开放的文章还需认真思考。


今年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如何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来说意义重大。


第一,扩大制度型开放。可借鉴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推动创新的开放政策在虹桥中央商务区落地,再逐渐推向两带。建议对接高标准国际商务区,进行开放性压力测试,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


第二,释放开放红利,做好枢纽内外的双区联动。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和虹桥商务区的联动,包括政策的移植、复制、传播和创新;二是不同区域开发区之间的联动,提升长三角整体开放水平。


第三,发挥进博会溢出效应。依托进博会标志性品牌,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形式,不仅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依托进博会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推动开放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来看,要在政策上形成创新合力。一是围绕发展开放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达成政策合力,谨防不同政策之间的合成谬误;二是让企业成为主体,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效应;三是做好区域政策差异化与协同化的平衡,突出枢纽特色,打通制度差异,填补创新洼地








来源:上观新闻

免费获取楼盘资料